父母的一番话,让许亦繁暂时安下心。他们谁也没再多问她打算具体怎么样,她也没想一一详细说。计划这东西,实施了才叫计划;没实施之前,说出来也没啥用。

    她还没去学校,暂时也没买什么书。离开校园太久,外面更新换代太快,她有点担心以前的东西不适用,准备回学校听老师安排再来。

    好在,H省的高考还是语数外加文综或理综,文综是政史地,理综是物化生,与她当年没有大变化,毫无意外她是文科选手。

    这里要说一句,她也听何柔丽说了营销号说她读高一的事,她一笑置之,原因无他,是她计划从高二跟班,而非高一。

    再说回来各个科目。

    语文背诵篇目,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,高中篇目印象不深,这对她是一大难点;英语的话,这些年偶尔也有学生、英专方面的角色,或是去国外交流拍摄的项目,口语增强不少,听力或许应该还行(?)这点她不保准,需要听一下高考听力才行。单词储备方面,应该差一些。

    英语语文是她以前强项,也因为时间久远而变得滞怠,其他科目遑用多说。尤其是数学,高一的集合内容,交集并集大约能看懂,后面各种公式之类,以及她最不擅长的立体空间、圆柱圆锥,她只想捂脸长叹。

    至于政史地,唉。

    地理不用说,这是她不太好的科目。要说多不太好,她只能说不擅长公转自转,反正一切和数学有关的方面;而且方向盲,就有些东西看不深刻。

    历史政治差不多全还给学校,除了马哲方面的理解还好,隐约还记着点,这种理解性的东西在她脑中还留下痕迹,可惜需要大量背诵的方面,这些记忆早已在时光中风蚀褪色。但这应该也不算难点,背诵靠时间总能捡起来。

    她又网上搜了下这两年的高考题,电子版看得很难受,小字密密麻麻,也还是叫她确定,以前的全国卷已经发生很大变化。

    就比方说语文,她最苦恼的不是作文,而是前面的三大选择题,当时一道题是三分还是五分,反正分值不少,说难也不难,恰恰是她不擅长的。改革后的全国卷,少了她不擅长的错别字成语病句的辨析,多的是理解方面。随着年龄渐长,理解好像没像以前那样难懂(?)

    她也不知是不是错觉,还是自我感觉良好,总归这些给她增强一些信心。

    文化课她排了个续,大难题数学排在第一位,其次是英语单词和语法,接着是各科脉络的梳理重学,背诵的内容被她安排在日常来做。她没有一上来就哇啦哇啦大背特背,是觉得有必要先熟悉课本内容,其次再结合高考重难点来把握。

    总不能啥都不知道,一股脑就闷头背?

    那样效率也不很高。

    这些她趴在书桌上记在小本子上,等到后天入学领了教材具体开始实施。在这之前,她先找出单词App背单词。这会不同当年,单词应用五花八门,她背单词一般得默写了,正是在脑子里过过拼写,才算记住。

    这种比较笨拙的学习方法,看似比较耗时,确实有效。这也跟她初中英语老师脱不开关系。当时全年级老师就英语老师最严厉,虽然日常笑眯眯的,在学习上一点不容马虎,每单元的词汇她每堂课都要做相应听写,写错的还要罚抄写。

    三年下来,大家慑于她的严厉,单词不敢不好好写,语法错题也得积累了一本又一本,说是苦不堪言,他们班的英语成绩的确是不错。即使是后来只考上大专的同学,回忆起来也感谢初中英语老师的严格,让她就算在高中浑水摸鱼三年,以前学到的东西也还是没全丢掉。

    她也是如此。